心理学部团队在《Addiction Biology》发文揭示电子烟对吸烟者的渴求及脑功能活动的影响

电子烟,又称电子尼古丁递送系统(electronic nicotine delivery system, ENDS),与传统卷烟不同,它主要是利用电池驱动装置来加热调制的烟液(主要成分包括尼古丁、丙二醇或植物甘油、调味剂等),通过生成的气溶胶,使人吸入剂量不等的尼古丁。消费者初次尝试电子烟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希望借助电子烟戒烟(37%),二是受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影响(32%)。大脑内在的组织成多个大规模功能网络,网络内部或网络之间的破坏或失调是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基础,包括物质使用障碍。Menon提出三重网络模型的概念,认为三个核心网络(执行控制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和突显网络)在认知和情感等高级心理加工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往的研究发现,成瘾者的渴求状态和认知缺陷与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模式网络之间异常的资源分配有关,常表现为执行控制区域(如背外侧前额叶)功能活动的下调和默认模式区域(如内侧前额叶)活动抑制的减弱。然而,当前鲜有研究去探讨电子烟对吸烟者渴求与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因此补全相关领域的空缺能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带来重要启示。

近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何清华教授团队在成瘾神经科学权威期刊《Addiction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Altered 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 and default model network topology are linked to acute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 resting-state fNIRS study.”的研究论文。研究者采用功能近红外技术(fNIRS),探究吸烟者在使用电子烟前后,其渴求改变与功能拓扑属性变化之间的联系。实验招募了61名右利手的男性吸烟者,其尼古丁依赖程度≥5,且日吸烟量大于10支。实验流程如图1。研究分别对吸烟者使用电子烟前后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进行了图论分析,并与其渴求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图1

结果发现,电子烟的急性摄入能够显著降低被试的渴求,并导致其执行控制网络内的拓扑属性(度中心性、节点效率和局部效率)显著增强,同时默认模型网络内的拓扑属性则显著下降。且更重要的是,上述拓扑属性的改变与吸烟者的渴求下降相联系,如图2。这些发现从脑网络的角度推动了我们对电子烟缓解渴求促进戒断方面的理解,为电子烟辅助戒烟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及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积极的指导。

图2

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硕士研究生黄鑫,赵海潮副教授与何清华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2906)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和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db.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