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部何清华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发文揭示从感知压力到心理健康的转变: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及其神经基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普遍,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焦虑、抑郁以及物质使用障碍等精神健康挑战。与成年群体相比,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尤为脆弱,这可能与他们正处于人生转型期、面对学业压力、经济负担增加以及社交网络变化等因素有关。因此,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识别相关的关键风险和保护因素,对于有效应对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近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何清华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SSCI,中科院一区,IF = 5.3)发表题为“Transitioning from Perceived Stress to Mental Health: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Control in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with MRI Scans”的学术论文。该研究表明感知压力、自我控制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横向和纵向相关性(图1),感知压力与自我控制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我控制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同时感知压力和自我控制对心理健康影响存在显著的固定效应(图2)。感知压力显著负向预测了2年后的心理健康,而自我控制显著正向预测了2年后的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在感知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该研究通过行为和脑模型分析发现右侧颞区的低频振幅分数(z-score 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 zfALFF)负向预测了自我控制。此外,右侧颞区与右侧中央前回之间的功能连接也对自我控制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见图3)。该研究增进了对感知压力、自我控制和心理健康之间关联机制的理解,为实际干预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强调需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减少感知压力并改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研究生何竞真,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何清华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9729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资助项目(SWU2209235)、西南大学创新研究2035试点计划项目(SWUPilotPlan006)、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CNLZD2102)的资助。